氣道是柴油機的核心技術,對性能、排放影響重大。而這之中,氣道模具的研發尤為關鍵,因為發動機的實驗必須通過模具來生產驗證。
二十年前,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組織對氣道模具進行技術攻關。外國專家認為,對玉柴一線工人來說,氣道模具研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
十多年后,幾個外國專家來到廣西玉柴,看到中國一線工人做出的氣道模具,不由得對玉柴的模具鉗工池昭就伸出了大拇指。
“當時,玉柴開發一種氣道及模具,都要委托國外機構,動輒花費數百萬元。國內是空白的,包括我們的一些科研院所,他們都不能做這個。” 池昭就說:“但是我們最后真的做出來了,在四氣門氣道的開發過程中玉柴是國內第一家。”
池昭就是1994年從技校畢業后進入玉柴工作的。當時,模具鉗工相當缺乏。雖然他專業不對口,但還是被分配到了工藝裝備廠當模具鉗工,主要負責為柴油機新產品開發及批量生產鑄造模具。發動機零部件從無到有,進而批量生產,都需要經過池昭就和同事手里的模具。
“第一次拿到厚厚的模具圖紙,我驚呆了。圖紙上是密密麻麻的線條和數字,當天我拿回家看了一個晚上,都沒看懂一個模型。”面對全新的領域,池昭就并沒有退縮。他開始瘋狂地學習,到處收集資料,回學校請教老師,買大量的書籍自學,并在實踐活動中向師傅和工友學習技能。
只要功夫深,鐵杵磨成針。幾年下來,池昭就銼削精度控制到了0.01-0.02毫米之間,也就是說銼削誤差小于頭發絲的五分之一,一躍成為技術能手。
氣道是復雜的自由曲面,進氣量確定以后,渦流比就成為關鍵。沒有三維數字模型,數控機床是沒法加工出來的,研發初期只能通過手工修磨曲面。一個班次下來,身上沾滿鐵粉鐵屑,一不留神,尖細鋒利的鐵屑就會扎到手上。
有一次,池昭就在對一個缸蓋實體進行改進時,反復地修磨,始終達不到參數的要求,一來二去,竟然把缸蓋氣道壁打穿了。
后來自己也沒辦法了,既然打穿了,就想著用電焊焊回去,補一塊回去,沒想到,參數反而上來了,接近當時需要的參數,后來他發現,用焊補的方法,也能做到參數的改變。由此,池昭就巧妙地總結出了氣道修磨的逆向工藝,堆焊修磨。這個發現無疑大大促進了氣道設計和模具研發的進度。
由于氣道的設計在研發初期,沒有技術數據支撐,只能通過大量的模具來進行數據實驗。這么多年下來,玉柴為攻關做了一千多套氣道模具,其中七百多套都凝聚著池昭就的心血。
就是憑著這上千個模具累積的數據,玉柴攻關的缸蓋氣道技術,創出符合國情的低排放、省油、功率強勁的優良氣道技術,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同時自制模具價格比國際價低80%,光這一項,就能為玉柴節約數百萬元的研發經費。更重要的是,這項技術徹底打破了外國壟斷四氣門氣道核心技術的局面。
2015年,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并被授予“全國技術能手”榮譽稱號的池昭就,又榮獲“全國勞動模范”稱號,并受邀參加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活動。2016年,池昭就獲得我國高技能人才的最高政府獎項“中華技能大獎”。
前不久,池昭就參與、玉柴與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合作的“復雜鑄件無模復合成形制造關鍵技術與裝備”項目又榮獲了2016 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特等獎。這是近幾年來行業的首例特等獎,更是廣西的首例特等獎。
在玉柴工作23年,從一個學徒起步,在池昭就看來,玉柴給他上的最重要的“人生一課”則是那股堅韌、專注、敬業、鉆研和奉獻精神??恐鴤鞒泻豌@研,憑著專注和堅守,在締造了一個又一個“中國制造”后,池昭就還將踏上更遠的前程。(本文來自玉柴)